跨越600公里的信任!患病少女走出抑郁准备复学

2024年8月9日 10:29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颜华 邓昭艳 实习生 周啸甜)“感谢王教授、孔教授,感谢所有的老师们!你们给予我们亲人般的呵护,像家一样的温暖。”今日,源源(化名)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多面锦旗来到长沙唯嘉儿科中心门诊部,向王玲医生及训练师们表达感激之情。

   来自河南的抑郁症儿童源源和小杰(化名)姐弟,完成了为期数月的治疗后,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医护人员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仪式。曾因抑郁而沉默寡言的姐姐和患有多动症而焦躁不安的弟弟,如今从容自若地登台发表感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耐心地关爱和呵护让这个家庭绽放了希望之花,重拾了生活的勇气。

在欢送仪式上,王玲团队为两个孩子制作了影片,回顾近半年的治疗。看着孩子一路走来的变化,李女士(右)和源源(左)紧紧抱在一起。均为通讯员供图

13岁女儿患上抑郁症,母亲多方寻医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源源,今年14岁,原来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小女孩。本应健康快乐地成长,却在抑郁的阴影下逐渐沉默。自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她不愿与同学、家人交流,变得沉默寡言,同时敏感、易暴易怒,情绪波动大。起初,源源的家人并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以为这只是孩子“长大了”的表现。

初中步入青春期之后,源源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厌学,喜欢独处,逃避学习,拒绝社交,不洗脸洗澡,整日蜷缩在自己的房间里,沉迷于平板和手机……由于常年外出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最初李女士对源源的异常并没有引起重视。

2023年冬天,李女士突然看到孩子的胳膊上布满了伤痕,发现源源存在自残行为。于当地医院精神科就诊,检查、评估,确诊为中度焦虑症、中度抑郁症。

“我非常后悔,以前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现在我知道,我以前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对的。”李女士回忆起源源过去发病的经历后悔不已,“之前源源也向我求助过,她说她不喜欢学校,上课听不懂,不想去上学了。”

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开了多种药物,李女士仍不放心,咨询了多个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意见或建议不一,难以抉择。突然某一天,她想起8年前,儿子小杰出生后因呼吸道感染,反复住院、打针后仍无济于事。后来去北海市看诊过王玲医生,那一次小杰彻底康复了。

李女士称,王玲医生是她遇到最负责的医生,仅仅花费了几十元就解决了小杰的病症,她一直记得王医生的好。于是,她多方打听王玲医生,联系王玲曾就职的医院,得知王玲医生回了长沙,在唯嘉儿科出诊。

跨越600公里,他们在长沙重燃希望之光

“王主任,您好!在北海的时候,我的儿子就是您看好的。现在我14岁的女儿有问题了,她得抑郁症了……”今年3月8日深夜23时许,李女士通过唯嘉儿科互联网医院小程序线上咨询王玲,描述了源源目前的抑郁症状。

令李女士颇感意外的是,她的线上咨询迅速得到了回应。王玲教授以极其细致且耐心的态度,详尽解答了李女士所提之疑问,并给出了以下建议:若出于对您女儿的关怀,可考虑前往长沙,前往三甲医院的精神卫生科,或我所任职的唯嘉儿科进行进一步的咨询与治疗。

3月18日,在与家人沟通后,李女士带着女儿出发了。时隔8年,飞驰600多公里,多年前就医的经历让她带着女儿,带着信任和希望来到长沙,向王玲寻求帮助。解决好在长沙的居住问题后,她陪伴女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治愈之路。

王玲和孔莉芳会诊,组织训练师和心理治疗师,一起讨论了源源的心理疏导治疗方案,决定采取中西结合、医教结合的方式。“尽量以外界疏导干预的方法,不过度依赖药物。”王玲介绍,通过感统训练做身体力行的活动,调动身体,提升体力和耐力;通过沙盘游戏来做心理疏导,在沙盘上摆放各种模型来表达情绪和释放心理压力;以认知行为训练来提升专注力、用视听觉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配合中医推拿及西药治疗。

治疗团队的老师们鼓励源源(左)和小杰(右)画出自己的“情绪饼图”。

经过2个月的初步治疗,医生再次评估时,源源的情况大有好转,情绪问题明显解决。她开始与训练师主动交谈、打招呼,提出与以前抵触的同学、家人交往的意愿。同时能基本正常按照作息时间一日三餐、进行基础的外出社交活动。

“以前源源没有同理心,很少会关心我、体谅我。”李女士见证现在的变化,欣慰地和记者分享。她说,如今源源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忙洗碗、拖地、拿快递等。一点一滴地进步,一天一天地转变,曾经消沉的源源正在变得愈发自信、坚强、温暖。

康复训练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抑郁症患者就像一个脆弱的气球,能否抵达终点,需要在路途中给予耐心和呵护。王玲提醒,抑郁、暴躁的情况会反复,这是正常情况,因此离不开良好氛围的营造。

在治疗中,王玲等人发现源源的美术天赋,通过鼓励不断培养源源对于美术的兴趣,重建她的自信。

记者了解到,已经辍学1年的源源即将在今年9月返回校园,王玲鼓励她要勇敢面对,后续仍会与妈妈持续保持联系。王玲一再叮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情绪心理问题不容小觑,原生家庭要和谐

近年来,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根据2022年发布的《国民抑郁症蓝皮书》,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高达15%-20%,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这些被忽视的生病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个“生病”的家庭。抑郁症的诱因很多,追本溯源,童年时期的情感忽略是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有63%的抑郁症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到严苛、忽略、缺乏关爱和遭遇家暴。王玲表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生活在一个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或忽略孩子情绪的家庭,势必会造成情感障碍。同时,抑郁症有遗传倾向,在三代人之内的遗传概率是比较高的。

对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医前极为关键的一环。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地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病情走向。“很多家长都只是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表现,等到不舒服了才去体检,生病了或病重了才去医院看病,却看不到孩子这些行为背后产生的根本原因。”王玲表示,家长们要主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定期做体检,评估心理行为发育,方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帮助孩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