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功上岸名校,可谁知,他曾是一名抽动症儿童
近日,发育行为儿科王玲教授收到了小林妈妈的喜讯:“王教授,小林中考成绩出来了,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王玲教授由衷地为小林妈妈感到开心,回想第一次见到小林,那还是5年前(2019年)呢。
当时,10岁的小林在妈妈的陪伴下找到王玲教授。妈妈告诉王教授,小林3岁以前就有不自主眨眼、摇头晃脑等问题,然并未引起包括她在内的家人重视,以为小林只是养成了不良习惯,等长大了就能自己改正,先观察观察吧。
可是,等小林上小学后,这些表现不仅未减轻,反而扩展到上半身了,经常挤眉弄眼、摇头晃脑、扭脖甩手,甚至口中发声,每天都有发作,情绪紧张时(挨批评、受委屈、考试前等)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开始下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连好朋友都一个一个地有意疏远了他……
不得已,妈妈带着小林辗转去了两家省内知名三甲公立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抽动障碍,建议服药治疗。小林遵从医生建议,吃药三个月,可这些“奇怪的行为”并未控制,反而精神萎靡,食欲变差。这可怎么办才好啊,谁能帮帮我家小林呢?妈妈迷茫之际,经人推荐,妈妈带着小林找到了唯嘉儿科王玲教授。
王教授针对小林的具体症状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调整了用药。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小林的抽动症状明显减少,他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恢复正常的校园学习。在干预期间,治疗师实施的认知行为训练、专注力训练,帮助小林在学业上更加专注,学业成绩逐渐稳步提升。
王教授表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一定不要有病耻感,也不要“讳医忌医”。当孩子的行为发育偏离正常或出现异常行为时,我们不要随意给孩子“下诊断”、“贴标签”,把他视为病人,而是要把他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他只是暂时发育偏离了或发生了些状况。家长要充分信任医生,遵从干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去帮助孩子和家庭。
01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俗称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以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无节奏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征。
抽动障碍主要分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
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咬唇、噘嘴、张口、歪嘴、摇头、耸肩、扭颈、甩手、举手、踢腿、收腹等。
-
发声性抽动:常表现为清嗓子、吸气、咆哮、咳嗽、尖叫、叫喊、学动物叫,甚至反复说一句短语或一句脏话等。
▲图片来源:《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02
儿童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未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推测是遗传、免疫、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3
儿童抽动症有什么特点?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最多见,在10~12岁最严重。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4∶1。
抽动症特点是反复发作、症状交替出现。
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等是抽动症的加重因素,而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运动则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
04
儿童抽动症有什么危害?
根据《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约50%以上的抽动症儿童共患至少1种精神神经或行为障碍,如多动症、强迫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残或自杀行为、品行障碍、愤怒发作或情感爆发。
其中,多动、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愤怒发作在男孩中多见,而强迫行为/障碍、自残或自杀在女孩中多见。
共患病增加了抽动症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会适应、个性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如社交中被孤立,自卑、退缩,受同伴欺侮;情绪上焦虑、抑郁、低自尊。
另外,长期严重抽动所致的重复性非生理性运动可引起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
05
如何诊断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的诊断无法通过某个特异性检查来确诊,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依据儿童抽动症状及相关共患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同时会做一系列神经心理行为测试、脑电图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铜蓝蛋白、过敏原检测等辅助检查,用于评估共患病、鉴别诊断、排除与抽动症相似的其它疾病。
06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
抽动症早期比较容易控制,当家长怀疑孩子有抽动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以目标症状治疗为主。若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抽动儿童,心理行为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目前有两大类药物用于控制抽动症,一类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轻度抽动的治疗,如可乐定;另一类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严重抽动障碍的治疗,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
中成药也可缓解抽动症状,如菖麻熄风片、九味熄风颗粒。
在药物的使用上,很多家长都有顾忌,怕副作用太大,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唯嘉儿科发育行为儿科在治疗儿童抽动症、多动症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综合评估孩子症状后,多学科合作制定治疗干预方案,主要采取综合行为干预、专注力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心理沙盘游戏、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方法,对孩子进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07
儿童抽动症预后如何?
抽动症总体预后良好,多数抽动症儿童长大后可正常工作和生活,近50%抽动症儿童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完全缓解,另有30%在成年期抽动症状减轻,高达20%抽动症状会迁延到成年期或终生。5%~10%的抽动不仅在成年期恶化,且发展为严重的抽动症形式,特别是那些合并共患病者。
08
抽动症儿童,家庭需要注意什么?
① 家长不要有病耻感,相信专业人员,遵医嘱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或服药;选定干预机构后,不要道听途说,随意更换,避免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② 家长心态要平和,不要过于专注孩子的举止与动作,过度关注及提醒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抽动,更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方式,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及紧张,加重症状。应该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爱,进行正向引导,但同时要避免过于娇惯。
③ 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减轻学业负担,保证孩子的睡眠。控制孩子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暴露时间,每天不超过30分钟;避免观看血腥、恐怖、紧张的电影电视及玩刺激性游戏。
④ 与老师做好沟通,让老师理解孩子的一系列行为是由于疾病导致,而非故意调皮捣蛋。同时,帮助孩子协调同伴关系、社交关系,减少同伴相处、社交活动带来的歧视。
对抽动症儿童来说,来自家庭、社会、校园的理解、接纳、包容、爱护,才是前行的动力、治愈的良方。